产后尿潴留(即膀胱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现象)是产后一个比较常见但不容忽视的问题。科学预防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风险,让产后恢复更顺利。
#1.产后的“黄金预防期”(最重要!)
产后4-6小时是预防尿潴留的黄金窗口期。
1. 尽早下床活动:
顺产妈妈:在体力允许、无头晕等不适的情况下,尽量在产后2-4小时内尝试下床排尿。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膀胱和肠道功能的恢复。
剖宫产妈妈:由于麻醉和伤口疼痛,下床较困难。但一般在术后24小时内,护士会拔除导尿管,并要求您必须在4-6小时内自行排尿。不要因为怕痛而拖延,在家人的帮助下尽早下床。
2. 定时排尿,不要等尿意:
产后膀胱敏感度会暂时下降,可能感觉不到尿意。因此,不要等有了想尿的感觉再去,而应该设定闹钟,每隔2-4小时就去卫生间主动尝试排尿一次,即使没有感觉也要尝试。
3. 创造舒适的排尿环境:
隐私与放松:产后第一次排尿可能会紧张或有心理障碍。请家属拉上隔帘,确保环境私密。放松心情,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。
听流水声:打开卫生间的水龙头,听着流水声可以利用条件反射诱发排尿。
温水冲洗:准备一个冲洗瓶(产后冲洗器),在排尿时用温水冲洗会阴部。温水的刺激可以帮助放松肌肉,促进排尿。
4. 补充水分,但不要过量:
保持充足的体液摄入是产生尿液的基础,但产后短时间内不宜在1-2小时内猛灌大量水,以免膀胱快速过度充盈。应少量、多次、匀速地饮水。
#2.针对不同分娩方式的特别提示
顺产妈妈(尤其是有会阴侧切或撕裂的):
镇痛是关键:排尿时伤口疼痛可能会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,导致排尿困难。提前咨询医生,必要时可使用镇痛药物,减轻疼痛。
剖宫产妈妈:
妥善处理疼痛:术后镇痛泵或药物一定要用好。有效的疼痛控制是您能够早期下床、顺利排尿的前提。下床时用手或束腹带托住伤口,可以减轻疼痛。
循序渐进:先从摇高病床床头开始,然后在床边坐一会儿,适应后再在家人的搀扶下站立、行走。
#3.促进排尿的辅助方法
如果尝试排尿但比较困难,可以试试以下技巧:
热敷:用热水袋或温热的毛巾敷在小腹膀胱区域(注意温度,避免烫伤),可以帮助放松肌肉,刺激排尿。
按摩:将手放在下腹部,轻轻地、顺时针地按摩膀胱部位。
#4.识别危险信号,及时求助
预防的最终目的是避免发生严重的尿潴留。如果您出现以下情况,请立即告知护士或医生:
产后6-8小时后仍完全排不出尿。
虽然能排尿,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,且膀胱仍然感觉很胀、很满(提示:排尿后可在下腹部耻骨上方轻轻按压,如果感觉硬且胀痛,说明膀胱里还有很多尿)。
出现明显的下腹部胀痛。
阴道出血量突然增多(因为胀大的膀胱会压迫子宫,影响子宫收缩,导致出血)。
请绝对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硬撑! 尿潴留如果处理不及时,不仅极度不适,还会影响子宫复旧,导致产后大出血,甚至损伤膀胱功能。医护人员遇到这种情况非常常见,他们会通过听流水声、温水冲洗等方法帮助您,如果仍无效,重新留置导尿管让膀胱休息24-48小时是最安全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,目的是为了保护您的膀胱功能。
总结要点
1. 黄金法则:产后4-6小时内主动、定时排尿。
2. 关键行动:尽早下床,多喝水,听水声,温水冲。
3. 重要保障:有效镇痛(无论是伤口痛还是宫缩痛),创造放松的私密环境。
4. 最终底线:一旦失败,立即求助,切勿拖延。
科学预防,积极应对,绝大多数妈妈都能轻松度过这一关。祝您产后恢复顺利!
文稿/董春燕